中国出版业如何更好地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、增强文化话语权?7月14日,第七届江苏书展期间,业内专家学者齐聚“走向国际的江苏出版”高峰论坛,为江苏出版走向国际把脉,探讨“江苏出版业国际化的现状与经验、路径与策略”。
专家学者认为,中国出版走出去要解决好优质资源问题,能打动自己的才能打动世界。论坛由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,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。
走出去步伐坚实有力
“目前国内出版机构在海外设立各类分支机构400多家,与7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。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副司长赵海云在论坛上透露,中国书籍近年来在国际上颇受好评,年出口量保持在2000万册以上,版权输出规模最高接近9500种。
赵海云坦言,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改革开放近40年的生动实践,这些都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独特资源。
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焦建俊表示,近年来,江苏大力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,近3年版权输出969项、引进1427项,表现在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输出较快增长,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输出稳步推进。焦建俊说,“十二五”时期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销往海外的书刊有60多万册,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,2016年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手游出口达1.17亿美元。“近年涌现出一批走出去的品牌产品和骨干企业,特别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表现出色。”
“凤凰传媒把嵌入国际化背景作为重塑出版社的重要方法之一。”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佘江涛说,对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而言,走出去不是简单的版权输出,而是嵌入国际化背景,切实推进中国文化、中国价值随中国国力的增强走出去。
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6年版权输出220项,输出明显呈现出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发展的势头,涉及14个国家,输出品种43种,约占当年输出总量的20%。除了集中精力打造原创作品外,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也尝试进行海外合作出版和国际组稿,例如译林出版社与美国西蒙&舒斯特公司合作的“江苏作家走出去项目”,批量输出20种中国文化和文学社科作品,如余华的作品《活着》输出埃及、斯洛文尼亚、葡萄牙、罗马尼亚、印度尼西亚、捷克、土耳其等国家。论坛上,中国文化译研网凤凰伦敦、纽约、芝加哥3个研究及活动中心和“阅读中国@伦敦”“阅读中国@纽约”“阅读中国@芝加哥”3个沙龙品牌揭牌。
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张建康表示,凤凰在国外的多个基地欢迎江苏乃至全国的出版社,一起为江苏出版走出去作出贡献。
国际表达须内容创新
中国出版走出去现状令人欣喜,但欣喜之余我们也看到,在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方面,中国出版界依然任重道远。在赵海云看来,中国出版的国际化目前仍面临着语言障碍、国内编辑与国际接轨程度不足、出版企业跨界发展能力不够强等问题,这些因素阻碍了中国图书在国际上的进一步推广。
边斌,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,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。作为一名职业译者,他翻译了《符号江苏》中的5本图书。在他看来,中国出版走向国际要解决好3个问题:优质资源、地道流畅的翻译和多样化推广渠道。结合自身的翻译经验,他建议走出去的中文作品要精简叙述语言、减少虚无缥缈的形容词,适合国外的语境。
“译林出版社与南京大学、伯明翰大学合作成立了莎士比亚出版和研究中心,与国际博物馆协会合作,出版《国际博览馆》杂志的中文版。”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说,译林出版社在走出去方面,首先是创新性采用“海外约稿”模式,避免水土不服。同时,在国内采用一条龙“合作出版”模式,实现多语种同步出版,并积极开拓输出地域,开展深度合作。
“我们成立了版权贸易部,与境外出版社专门对接,在国内首次设立人文社会科学术语库,为走出去建立术语数据库。”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金鑫荣认为,学术文化是走出去的核心,“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中国声音”,必须努力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,让中国思想、中国智慧与西方哲学、西方理性主义双峰并峙。
截至2016年年底,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《青铜葵花》实现英国、法国、美国等13个国家的版权输出,实现多语种多地区授权。对此,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王泳波认为,能打动自己的才能打动世界。“未来中国童书在世界的影响力将由我们自身的出版学术高度决定。”
2024-12-16
2024-12-13
2024-12-12
2024-12-11